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泌阳五小 > 经典润童年 国学助成长

经典润童年 国学助成长

2015年10月26日 16:51:11 访问量:857

经典润童年, 国学助成长

——泌阳县第五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

 

   勤学悦读,修身洁行。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,是倾力构建书香校园,亲近母语,积淀校园文化底蕴的有效途径。营造国学经典文化学习氛围,积极探索国学立校、国学育人教育新模式,是新时代人的责任与使命。为使我校的国学教学常态化,把孩子的视野引向经典国学的美丽田野,让孩子们精神生命的根须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,彰显生命教育的魅力,达到经典润童年, 国学助成长的目的,我校制订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,2015年秋期开展实施。

   一、指导思想

     以学校办学特色为指导,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,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,积极探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、方法和手段,使国学经典诵读由个别性的文化自发行为提升为有组织、有指导的科学理性行为,切实提高学生国学修养和人文素养。 

     二、目的与意义

     1、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,接受人文精神熏陶。国学博大精深,国学所蕴涵的关于人本的关怀、人性的向善,关于民族和国家的向心、凝聚和责任,关于坚忍、刻苦、拼搏和进取等文化精神实质。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,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,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,让经典诵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,渐渐地陶冶其性情,开启其智慧,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营养。

    2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,提升了理解能力。在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了识字量,丰厚学生的国学积淀,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,激发学习、读书的兴趣,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。

     3、丰富学校文化内涵。文化是一种积淀,是时间和内容的沉积。经典诵读让校园书声琅琅,书香飘逸,这是文化的显性,经典诵读让经典扎根师生的心灵,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营养,这是更为重要的文化隐性。

     4、提升教师的国学素养。在经典诵读中促进教师学习国学经典,在经典诵读中教学相长,在经典诵读中提升教师的国学素养。

     三、经典诵读要求

     1经典诵读应遵循六结合原则: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;学校活动和家庭活动相结合;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;诵读与展示相结合;评比与激励相结合;总结与提高相结合。

     2经典诵读采取诵读+讲读+共读的阅读形式。以学生诵读为主,老师讲读和亲子共读为辅。指导教师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,划分每天的诵读量,制定详细的计划,根据计划诵读并且与学生一起诵读。

     四、具体实施

    (一)选择适合年龄特点的国学经典诵读篇目

一年级:弟子规       二年级:三字经

三年级:千字文       四年级:笠翁对韵

五年级:论语选(上)   六年级:论语选(下)

我校所选教材为北师大出版社出版,育灵童教育研究院编著的小学国学经典教材,篇幅短小,朗朗上口,十分适合小学生诵读、背诵。

    (二)每日三读——“晨读、 午诵、 晚分享,营造良好诵读氛围。

     我们力争以为抓手,全力营造一种书声朗朗、书香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,让学生从步入校园准备上课时就开始,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意识和诵读习惯,让国学诵读成为校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。

     采用晨读”“午诵”“晚分享的诵读方式,充分利用学校、班级、家庭的力量广泛开展诵读活动。

     晨读是以教师动情范读,引领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体验。力争让学生感受经典国学语言、节奏美、韵律美的同时,也欣赏到由此产生的画面美及情感美。

     午诵是在吃过午饭到校后的课前辅导时间,让学生再次深入品读、欣赏晨读的内容,以生生交流,展示个性化朗读为主,使学生更加发自内心的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。

     晚分享是在晚上、节假日茶余饭后的闲暇时间,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共读经典,除了让学生向家长汇报在学校的诵读收获之外,还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诵读内容中来,或示范诵读,或做听众提合理化建议,让家长时时感受到与学生共读经典,共品书香的快乐.

    (三)快乐诵读——开展多彩经典诵读活动 

    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,学校将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诵读实践活动,展示阶段成果共享国学经典,如:我爱诵读,诗句接龙,名句大填空,经典诵读秀等活动,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张扬了个性,锻炼了能力,拓展了知识,提升了自我,丰富了文化内涵,从而达到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的效果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泌阳县第五小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5.10.12

 

 

编辑:王雷
上一篇:一师一智慧 一课一风景
下一篇:没有了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泌阳县基础教研室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泌阳县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
豫公网安备 41172602000113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